
(一)震后如何选择临时住处
1、尽可能靠近主要公路,以方便供给;安置点至少应有两条进出道路。
2、选择水源丰富的地方,理想情况下,应选择较高的地方,以便借助重力供水。
3、选在排水良好,且没有可能发生洪水、山崩等危险的地方。
4、应远离有水和媒介相关疾病的地区,如伤寒、副伤寒、疟疾等。
5、不能在靠近工业区或被地震破坏了的既往工业区,以免受到空气污染和其它危害的影响。
(二)地震后预防传染病六项注意 一是确保不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特别是对饮用水,有条件的地区要向当地有关部门索取饮用水消毒片,消毒后煮沸再饮用。 (三)灾后防疫5大警惕 一、 警惕蚊虫传播的传染病 灾后要做好防蚊、灭蚊、驱蚊。注意引流居住地附近的污水,消灭躲藏在倒塌建筑物下面、瓦罐、树洞等隐蔽部位的蚊虫;睡觉的地方最好有蚊帐,周围喷洒驱蚊药剂;饮用水加盖、勤换水;野外救援时尽量穿吸汗的长袖服装,裤腿要包扎严实,必要时戴防蚊面罩。 二、警惕老鼠等动物传播的传染病 地震后,灾区的老鼠等动物也处在极度恐慌之中,已经死亡和从洞中跑出来的老鼠明显增多。老鼠能传播不少疾病,比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 三、警惕外伤后引起的传染病 抗震救灾难免皮肤被划破、受伤,厌氧菌等可能会从伤口侵入身体,导致严重的破伤风、气性坏疽等传染病。 四、地震后警惕四类传染病流行 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疾病等。这些疾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的,比如痢疾、手足口病、甲肝等,灾区群众要注意预防。 五、泄洪后,淹没区域未经消毒不要回家 由于洪涝灾害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基本卫生设施破坏,生活条件恶劣,饮水和环境卫生得不到保障;各种腐烂动物尸体不能及时处理;一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经洪水冲刷流入水中;生态环境改变增加蚊蝇鼠类及各种病菌的孳生、繁衍、传播,集体抵抗力普遍下降等原因,极易发生疾病甚至出现传播病的传播与流行形成大疫。因此,泄洪期间不用河水洗涤瓜果蔬菜,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来源不明的食物,不吃病死家禽。特别要警惕泄洪后,洪水淹没区域未经消毒不要回家。 (四)震后心理干预自助手册 编者按: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使目睹无数悲惨情景的灾区群众遭遇巨大的心理创伤。心理学家指出,在灾后的恢复建设中,心灵的重建非常重要。 本文摘自《法制周报》,其综合卫生部发布的《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和权威心理专家总结的震后心理干预指导经验,对灾区群众可能造成的心理创伤与困扰提供简单有效心理辅导的方法,提升自我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心理康复。 大众心理危机干预 一、症状 在灾难发生之后,可能会有人经历家园的丧失,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的伤害。幸存者常常会因灾难在未来数周内产生以下的一些身心反应,每个人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在灾难过去数月之内这些反应都会自行缓解。 1、情绪反应: 害怕,无助,悲伤、罪恶感,愤怒,强迫性的重复回忆(创伤事件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最恐惧最悲伤的画面。),失望和对亲人的思念。 对于地震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感觉过敏,反应过度;感到没有安全感,易焦虑;失眠,做恶梦,易从恶梦中惊醒。 2、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做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堵塞;心神不宁、恶心、记忆力减退 、肌肉疼痛( 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眩晕、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 二、方法 出现上述反应时,请注意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尽快地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首先就是要尝试接受现实的状况,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上的不适。以下一些简便的方式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需要:一定要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体育锻炼的活动;一定要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不要: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一同分担悲痛;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 三、帮助 要从政府,救援人员以及公安人员等正规渠道了解救助的最新动态与信息,避免传言带来更多的心理不安,影响判断能力,造成次级伤害,形成连带损失。选择救援人员安排的避难场所,尽管不很舒服也不要盲目躲避在危险区域的房屋里;尽量理解在这样的困境下,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不愉快,只有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克制,才能避免冲突,有效保护自己和大家的利益;尽可能定时就餐,适量饮用清洁水,不要以自己平素的好恶挑拣食物;注意保暖,特别是夜间;如果您有慢性病,请不要忘记按时服药;尽量注意卫生,尤其是在暴雨过后,一定要保证食物、饮用水和手的清洁。在这样的自然灾害后,要特别注意预防疾病和瘟疫的传播;在可能的情况下和家里人通话,让他们知道您很安全,同时感受他们的关心;在集中场所安置的群众不要总是坐、躺、站在同一个位置,争取就近活动身体,一天坚持6次以上最好,不要担心活动时别人会笑话;管好自己的钱物,避免因钱物丢失引起连带损失使心情更为恶劣;尝试着对周围和您一起避难的人微笑一下,简单沟通会使身边的环境稳定,避免发生冲突;尝试着对身边的同样遭灾的人们说一句温暖或者鼓励的话;如果您发现自己出现一些明显异常的感觉,或者发现他人有异常的行为,请尽快到医疗站咨询或寻求相关人员的帮助。 特殊人群的心理干预 对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一个人曾经面临或目击到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及严重的伤害,可能会使人们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应,如极度的害怕、无助或恐惧感。这种持续的状态(尤其是超过灾难事件发生后一个月),被称为“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的干预。 对居丧者 本次地震使数万人丧生,对活着的亲人是难以接受的事实和重大打击。(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 17)痛失亲人可能引起情绪、思维、行为等各方面的改变,有时还迁延成慢性状态,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度过悲哀过程,早日适应新的生活。 居丧干预是心理治疗中比较有针对性的技术,系统的干预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方法及注意事项 1.首先要取得居丧者信任,建立好人际关系,与居丧者沟通,提供心理支持;轻声说话,使用标准问候语。 2.鼓励居丧者表达感情,给予安慰、关心、实际的接触与具体的帮助;允许倾诉者口误或用词不当;允许其停顿和沉默;搁置自己的需要与看法。切忌打断对方的谈话;随意转换主题;说教;匆忙下结论;回避问题等。 3.安排亲友暂时接替居丧者的日常事务。 4.鼓励居丧者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及对死者的回忆,帮助居丧者认识、面对、接受丧失的事实,这是成功干预的第一步。 5.治疗者不加评价的倾听有利于居丧者表达出各种想法;避免在干预中评判居丧者。例如:“你不应该那么想,你不应该伤害你自己,你怎么能那么做呢?” 6.帮助居丧者发现、接受和表达悲哀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情感。 总之,要帮助居丧者适应丧失,并逐渐投身新的生活,提供帮助的人既要能“共情”,分担居丧者的痛苦与悲哀,又要与其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要使居丧者产生绝望或过分依赖;要鼓励其正视失去亲人的困境和问题。 对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地震会使人们产生焦虑、愤怒等应激反应。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此时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及时地保护儿童。 1.成年人应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成年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 2.促进表达:鼓励并倾听儿童说话,允许他们哭泣,尽量不唠叨孩子,告诉孩子担心甚至害怕都是正常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玩游戏,不要强求儿童表现勇敢或镇静。 3.多做解释:不要批评那些出现幼稚行为的孩子,这些暂时出现的“长大又变小了的行为”,是儿童对突发灾难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对孩子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同时要给予希望,向儿童承诺:地震会过去,政府会安排大人来帮助我们,帮我们重建家园。 4.此次灾情重大,直接受影响的孩子多,要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请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必要时进行治疗,避免问题延续。 大地震灾后心理指导口诀 受灾后,寻帮助;先躯体,后心理; 多鼓励,缓压力。有些人,会焦虑; 不安全,扰情绪;多数人,会自愈。 大灾难,有影响;犯糊涂,心慌张; 易上火,做恶梦;心里愁,别喝酒; 严重者,景常现;如电影,常回放; 胆子小,很害怕;不理人,少说话。 不信谣,不传话;心平静,少害怕; 环境改,多适应;邻里间,多说话。 少埋怨,相互帮;有矛盾,化解它; 鼓勇气,树信心;平安日,早回家。 保护受灾儿童口诀 先医疗,救生命;保温暖,供饮食; 睡好觉、防丢失;防疫病,手勤洗; 找玩具,讲故事;莫惊恐,多解释; 鼓信心,要重视;指导下,看电视。 心烦躁,情绪低;找医生,健心理。
二是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和洗脸水等。用过的餐具尽量用沸水消毒。
三是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尽量远离避险地,同时不要处置在水源附近。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漂白粉等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对孳生蚊虫的积水,可以用敌敌畏等进行消毒。同时,可以投放一定的灭鼠饵料,避免老鼠造成疾病传播。
四是对避险地周边出现的动物尸体要远离避险地和水源地深埋,对已经腐败的,最好焚烧后再深埋。
五是积极承担防疫职能,在发现周围亲属、朋友出现传染病症状后,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
六是保持良好和正确的心态。地震后容易出现传染病的高发甚至暴发,但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主动预防,大规模传染病出现的几率并不大,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周围亲属等出现的小的传染病,只要治疗及时,也完全不会造成流行,不必因此过于紧张。
另外有条件者在夏季来临之前注射乙脑疫苗。同时,随身携带风油精备用。万一出现寒冷、高热、举动异常等症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寻求帮助。
预防措施如下:防鼠、灭鼠,圈养动物;对动物粪、尿消毒后集中处理;临时居所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地带,四周挖防鼠沟,保持一定坡度;床铺应距离地面两尺以上,尽量不睡地铺。
另外,灾区群众接触粪便、污物最好戴手套和口罩;救援作业地有污水的或在雨中的,救援人员应穿长筒胶靴;食品要放置在安全地方,避免老鼠触及。
救援时戴好手套,避免皮肤破损。受伤后仔细观察并记录致伤物品、伤口部位和深度、出血情况,及时向医生反映,以决定是否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类毒素。
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疾病。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特别是麻疹和风疹现在正处于高发期,一定要注意防范。
第三类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地震后人员接触频繁,同时,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特别是一些灾区群众为了节省饮水,往往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容易引发红眼病的暴发。
第四类是可能出现的乙脑疫情。每年6月到8月是部分地区乙脑疫情高发的阶段,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这种疾病影响人的中枢系统,致死率高,容易导致痴呆等后遗症,需高度关注。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整理









期末辅导答疑资料
咨询电话:0816-6089888
投诉及举报电话:0816-6089267
投诉及举报邮箱:swust-wljy@swust.net.cn